X射線單晶衍射儀通過X射線與晶體中規則排列原子的相互作用,結合精密儀器與數學計算,揭示分子三維結構,其原理與流程如下:
核心原理:X射線衍射與布拉格方程
當單色X射線(如銅靶的CuKα輻射)照射到單晶體上時,晶體中規則排列的原子間距與X射線波長數量級相當,原子散射的X射線發生干涉,在特定方向(滿足布拉格方程nλ=2dsinθ的方向)產生強衍射。其中,λ為X射線波長,d為晶面間距,θ為入射角,n為衍射級數。衍射方向與晶體結構直接相關,每種晶體產生獨特的衍射花樣。
關鍵步驟:從衍射數據到三維結構
數據采集:
儀器通過高精度測角儀(如四圓衍射儀)控制晶體旋轉,使不同晶面依次滿足衍射條件。探測器(如光子計數型CCD)捕獲衍射信號,記錄衍射點的位置和強度,形成包含晶體結構信息的二維衍射圖。
數學反演:
衍射點強度與原子在晶胞中的分布相關。通過傅里葉變換,將衍射數據轉換為晶胞內電子密度的三維分布圖。原子位置對應電子密度峰值,從而確定原子坐標、鍵長、鍵角等參數。
結構驗證與優化:
結合化學鍵信息(如鍵長范圍)和對稱性分析,修正初始結構模型,最終確定分子的精確三維構型。
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
原子級分辨率:可精確測定原子位置,揭示分子立體構型、手性及晶體堆積方式。
廣泛適用性:從簡單無機物到復雜生物大分子(如蛋白質-配體復合物),均可通過該技術解析結構。
關鍵應用:在藥物開發中,該技術可確定藥物晶型、優化分子設計;在材料科學中,助力設計具有特定性能的金屬有機框架(MOF)或共價有機框架(COF)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