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射線應力測定技術的核心,在于通過精確測量晶面間距的變化來反演宏觀應力。其物理基礎深植于布拉格定律與彈性力學理論的結合。 一、衍射幾何的基石:布拉格定律
該技術的前提是布拉格定律:nλ=2dsinθ。其中,λ是已知的X射線波長,θ是衍射角,d是特定晶面(hkl)的間距。在無應力狀態下,材料具有特定的晶面間距d?和對應的衍射角θ?。當材料存在應力時,晶格會發生彈性應變,導致d發生變化(變為dψ),從而引起衍射角θψ的移動。通過測量θψ的變化,我們就能精確計算出晶面間距的相對變化,即應變:
εψ=(dψ-d?)/d?≈-cotθ?·(θψ-θ?)
二、應力-應變關系的深度推導:從晶格到宏觀
上述測得的是特定方向(與樣品表面法向呈ψ角的方向)的晶格應變εψ。為了將其與宏觀應力相關聯,我們需借助彈性力學。
假設與模型:通常假設材料為連續、各向同性的多晶體,并處于平面應力狀態(σ??=0)。此時,根據廣義胡克定律,在樣品坐標系下,任意方向的應變εψ與主應力(σ??,σ??)的關系可以推導出來。
關鍵公式:sin²ψ法:
推導結果是建立了測量方向應變εψ與應力張量分量之間的關系。對于給定的晶面法向與樣品表面法向的夾角ψ,其關系式可簡化為:
εψ=[(1+ν)/E]σφsin²ψ-[ν/E](σ??+σ??)
其中,E是楊氏模量,ν是泊松比,σφ是樣品表面上與測角儀轉動軸呈φ角方向的應力(σφ=σ??cos²φ+σ??sin²φ+τ??sin2φ)。
應力計算:
此公式表明,對于固定的φ方向,εψ與sin²ψ呈線性關系。通過在不同ψ角下測量一系列衍射角θψ,計算出對應的εψ,再對sin²ψ進行線性擬合。擬合直線的斜率M即為:
M=[(1+ν)/E]σφ
因此,我們最終可以計算出該方向的實際應力:
σφ=[E/(1+ν)]·M
至此,我們完成了從微觀衍射幾何到宏觀應力計算的完整深度推導,奠定了X射線應力測定儀定量分析的堅實理論基礎。